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宝荣指导的本科生宋东源、傅敏杰和杨靖祎,完成了关于《农业活动对杂草稻群体适应性进化的影响——水稻种植方式如何改变杂草稻的遗传变异》的研究,项目发表sci期刊文章1篇,该项目最终获得90.9的高分。
陈浩然说,他甚至在实验室里准备了一个睡袋。对复旦参赛学子来说,参赛的收获却远远不止一个亚军头衔。
乐永康说:无论最后成绩如何,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同学们独立完成实验课题的能力和合理质疑的能力一定是能得到提高的。在这方面,指导老师们给了队员们较大的空间,他们相信队员们可以完成。新闻中心讯 8月14至17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hina Undergraduate Physics Tournament,简称CUPT)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课题完成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他们开展课题研究的兴趣、积极性及创新性。有时候,老师们也会为队员们的进度管理感到着急,在实验结果不够完善的时候,对做报告的队员不留情面地接连提问。
对于队员不自信的想法,老师们斩钉截铁地反问:是不可能,还是你不会?但就算是比赛的时间越来越临近了,老师们也不会给队员们安排每天的任务,而是让大家通过充分讨论实现相互启发,从而提高认识,更好计划接下来的时间。后排从左到右:光科学与工程系徐淳灏,物理学系杨宸,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马金辰,物理学系周小圆,物理学系徐建军老师,物理学系乐永康老师)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是我国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模式创办的全国性赛事,也是从本科阶段培养学生全面实践、独立研究、团队协作和学术交流等方面能力的平台。Ei-ichi Negishi简介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日本著名化学家,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本场报告是复旦大学近思讲坛的第7讲,由化学系麻生明院士主持。他还强调一定要用于突破自己的极限。Negishi认为获得重大发现需要的条件是首先要有目标和梦想,然后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例如扎实的基础知识,好的想法以及积极行动等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化学,特别是各类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的有机化学反应。
9月7日,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普渡大学Ei-ichi Negishi教授到访复旦大学,以《d区过渡金属魔力在不对称催化碳-碳键形成中的应用》(Magical Power of d-Block Transition Metals as Demonstrated by Catalytic Asymmetric C-C Bond Formation)为题做学术报告。1977年发现著名的根岸偶联(Negishi Coupling)反应。
Negishi向同学们分享了正是因为喜爱走上了化学研究的道路,而化学中最美的地方在于可以通过系统化的方式对纷繁的自然现象进行处理,最终得到具有指导作用的知识。他致力于发现与开发新的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并探究金属催化反应在有机合成、环境与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教授重点提到中世纪地心说艰难出世的历史,鼓励在科研领域不惧权威,用不断发掘的事实推动科学发展。从元素周期表开始解释了过渡金属有如此高的催化活性的原因。
对于同学提出的理论模拟是否会取代实验操作的疑问,Negishi认为未来理论和计算机模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最终还是离不开实验手段的验证与重复。会后,Negishi与化学系三十余名本科学生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不仅解答了同学们对讲座内容的疑问,阐释了若干科学问题,也和同学们谈及了在日本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的经历,Negishi表示,做科研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朝着更高的目标乃至诺贝尔奖的方向去努力,这样才能有最终有所成就。并展示了他发展的方法学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大大提到了合成的效率。Negishi教授分享了他在过渡金属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现为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并于2011年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研究员,于201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35年生于长春,1958年在东京大学获得本科学位,196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鼓励同学们在未知的科学领域努力登攀,在CO2催化固定等前沿领域和关键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为整个社会的福祉做出贡献。曾获得1998年ACS(美国化学会)有机金属化学奖,2000年Sir Edward Frankland Prize,2007年 Yamada-Koga奖,2010年ACS合成有机化学创意工作奖,2010年日本文化勋章,2010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荣誉奖等,并于2010年因对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做出的贡献而与理查德·赫克教授(Richard Heck)、铃木章教授(Akira Suzuki)共同分享了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曾获得1998年ACS(美国化学会)有机金属化学奖,2000年Sir Edward Frankland Prize,2007年 Yamada-Koga奖,2010年ACS合成有机化学创意工作奖,2010年日本文化勋章,2010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荣誉奖等,并于2010年因对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做出的贡献而与理查德·赫克教授(Richard Heck)、铃木章教授(Akira Suzuki)共同分享了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并展示了他发展的方法学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大大提到了合成的效率。1935年生于长春,1958年在东京大学获得本科学位,196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教授重点提到中世纪地心说艰难出世的历史,鼓励在科研领域不惧权威,用不断发掘的事实推动科学发展。Negishi认为获得重大发现需要的条件是首先要有目标和梦想,然后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例如扎实的基础知识,好的想法以及积极行动等等。对于同学提出的理论模拟是否会取代实验操作的疑问,Negishi认为未来理论和计算机模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最终还是离不开实验手段的验证与重复。
Ei-ichi Negishi简介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日本著名化学家,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场报告是复旦大学近思讲坛的第7讲,由化学系麻生明院士主持。
他还强调一定要用于突破自己的极限。从元素周期表开始解释了过渡金属有如此高的催化活性的原因。
9月7日,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普渡大学Ei-ichi Negishi教授到访复旦大学,以《d区过渡金属魔力在不对称催化碳-碳键形成中的应用》(Magical Power of d-Block Transition Metals as Demonstrated by Catalytic Asymmetric C-C Bond Formation)为题做学术报告。他鼓励同学们在未知的科学领域努力登攀,在CO2催化固定等前沿领域和关键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为整个社会的福祉做出贡献。
他致力于发现与开发新的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并探究金属催化反应在有机合成、环境与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化学,特别是各类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的有机化学反应。现为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并于2011年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研究员,于201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化学系系主任贺鹤勇教授代表吴征铠化学奖组委会向Negishi教授颁发了复旦大学吴征恺化学奖。
在谈论科学研究时,Negishi表示在科研中没有一步到位的理论,一定要通过不断地探索打破陈见,并通过得到的结论来反哺观现实。会后,Negishi与化学系三十余名本科学生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不仅解答了同学们对讲座内容的疑问,阐释了若干科学问题,也和同学们谈及了在日本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的经历,Negishi表示,做科研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朝着更高的目标乃至诺贝尔奖的方向去努力,这样才能有最终有所成就。
Negishi教授分享了他在过渡金属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1977年发现著名的根岸偶联(Negishi Coupling)反应。Negishi向同学们分享了正是因为喜爱走上了化学研究的道路,而化学中最美的地方在于可以通过系统化的方式对纷繁的自然现象进行处理,最终得到具有指导作用的知识
当晚,每一位观演 者都收到了志德书院学生自编的《复旦老校长马相伯》小册子,里面收录 入了马相伯的大事年表、一日一谈以及有关马相伯研究的重要篇章。所有演职人员都是话剧零基础的志德书院师生。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演出前,导演王启元曾对新生是否能够理解那段历史略有担心。
最后唱校歌的时候,真的很感动。作为排演者、创作者、传播者,志德师生虽然大多是非科班出身的复旦学子,但饰演属于复旦自己的大师人物,排演发生于复旦的复旦故事,使参与师生投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直面人生抉择,感受时代冲击。
从导演到演员到幕后均由志德书院的师生担当。围绕复旦创始人马相伯老校长为复旦奋斗的一生,聚焦老校长最具代表性的人生时刻,以求学 劝学兴学等关键词为线索,刻画了 一位精通八国语言、眼界卓绝的博学之士,展现了老校长在国与校、校与家、家与国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矢志不渝振兴教育的光辉事迹。
各书院还采用 多种多样形式不断强化老校长文化对各自书院的意义。在尾声阶段,全场更是自发起立清唱校歌。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